咨询电话:0755-22318729

千叶莲心理首页 > 青少年儿童心理 > 亲子沟通 > 正文

P.E.T.(父母效能训练)到底多有用?

时间:2017-07-04来源:青少年儿童心理点击:5

健康导读

  本篇主要是跟大家完整的介绍到底什么是P.E.T.,内容是根据P.E.T.父母效能训练整理而成,包含以下部分:

  一、P.E.T.是什么?

  二、如何透过孩子的表面行为看见孩子真正的困扰?

  1P.E.T.是什么

  P.E.T.是“父母效能训练”(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)这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,它讲的是如何跟孩子沟通。而很多上完课程的人都觉得,虽然它是以亲子关系为着眼点,实际上P.E.T.却适用于所有的人际沟通。

  P.E.T.的创建人是托马斯•戈登博士,创建于1962年。当时托马斯•戈登博士在为很多父母做咨询工作,却发现没有一门培训父母的课程,所以他想“我可以为父母们做点什么?”于是他设计了这套父母课程,这套课程所运用的理论皆来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。

  P.E.T.主要包含四部分的内容:

  1、如何倾听

  在倾听方面,运用的是来自卡尔•罗杰斯的“反应式倾听”。这在上个世纪的所有咨询师当中是很新颖的一个理论,也是很人本的理论。

  “反应式倾听”基于对来访者的信任,相信来访者本身具有解决问题的智慧,他只是被卡住他的情绪所障碍,如果没有这些情绪的障碍,又有自己的思考空间的话,来访者是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。托马斯•戈登博士在倾听中也运用了这样的方式,也就是说,我们梳理的是孩子或他人被卡住的情绪或感受,梳理之后如何去解决问题,事实上他们自己知道。

  这是P.E.T.当中关于倾听这部分所用的理论背景。P.E.T.课程上,父母们一般学到的直接是如何来听、如何来说,不会讲背后太多理论的东西,有时候父母们想了解得更多,所以我把这部分理论给大家讲得更细一些。

  2、如何表达

  通常,人跟人之间的沟通会有一个误区:“当我对他有一个不好的感受的时候,我最好是不说,我说了可能会伤害到他。”那是因为我们的方式不恰当,事实上有效的自我表达方式,不但不会伤害到对方,反而会使彼此间的关系更深入,甚至有可能帮助对方成长。

  所以在P.E.T.里会用到“我信息”,也就是说当我们遇到自己被卡住、我们自己处于问题区的时候,我们要表达的是“我信息”,通过“我信息”的表达,不但不会伤害到对方,反而有可能还会促进对方的成长。

  举个我们学员的小例子:

  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把筷子扔到了地上。爸爸没有学过P.E.T.,说:“宝宝这样做不对!宝宝是个坏宝宝!”听到这样的指责,孩子不理会爸爸。

  妈妈学过P.E.T.,发送“我信息”:“宝宝,筷子在地上,妈妈走路的时候有可能会踩到,会摔倒的。”

  孩子问妈妈:“那姥姥走路的时候也是不是也会踩到、会摔倒。”妈妈说是啊,

  孩子听后弯下腰捡起了筷子。

  大家可以对比到,用不同的方式表达,会产生不同的效果。

  3、如何应对冲突

  第三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——在关系当中,我们如何来应对彼此间产生的冲突。冲突有两种,一种是需求冲突,一种是价值观冲突。

  通常面对冲突,很多人都不太愿意深入。因为我们以往所领教到的,都是冲突的破坏性的一面,我们觉得一有冲突,关系就会被破坏,彼此就会受伤。但实际上冲突也具备建设性的一面,也就是说,如果我们彼此之间有约定俗成的应对冲突的方式方法,那么我们会更加深入彼此的世界,“看到”更真实的对方。

  所以托马斯戈•登博士说:“冲突是人际关系要真正开始的那一刻。”

  也就是说,如果我们能够用有效的方式方法来面对冲突,我们是可以更加深化彼此的链接,更加了解彼此,而不是使关系停留在表面上。所以我通常喜欢跟大家分享:如果我们不能够深入地去分享彼此生命当中的那些愤怒、那些悲伤、那些贪婪,等等我们所谓的负向的那些感受的话,那么其实我们连喜悦也无法分享。也就是说,如果不深入我们的冲突的话,那我们的关系很多时候是停留在表面的。

  P.E.T.是如何来解决冲突的呢?关于需求冲突,P.E.T.里有个方法叫“第三法”,第三法建立在尊重彼此需求的基础上。也就是说,首先要看到彼此的需求是什么?承认孩子的需求非常重要,同时也要尊重父母本身,父母的需求也同样非常重要。P.E.T.用尊重孩子和父母需求的方式方法来解决冲突,而不是让父母牺牲自己的需求。

  P.E.T.不提倡父母们牺牲,而是强调彼此的需求都很重要。很多父母们来到P.E.T.课堂,会感觉被托马斯•戈登博士的理论同理到。这样的一套理论不但会照顾到孩子,同时也会同理到父母,它不提倡在家庭里任何一方有所付出或牺牲。

  4、如何度过无问题区

  生活中大家相安无事,或是没人有情绪的困扰时,如何通过关系技巧的使用以及时间管理,来促进彼此的关系,也是PET里非常重要的部分。


QQ截图20170704190038.jpg


  简单总结

  P.E.T.包含这几个方面:

  ❶ 孩子有情绪时,父母如何协助和倾听孩子;

  ❷ 父母卡住(处在问题区)的时候,如何表达,既能够收到父母们想要的效果,同时又能够不伤害到孩子的自尊,并且孩子会做出有益的改变。

  ❸ 双方有冲突时,用的是“第三法”来处理需求冲突,同时满足双方需求。另外,在家庭成员当中,我们跟孩子更多时候会是需求冲突,但跟家庭其他成员之间,我们更多要面对的是价值观的冲突。P.E.T.里也有讲到我们如何来应对价值观冲突。

  ❹ 大家相安无事时(无问题区)使用一些关系技巧,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。

  沟通的本质不在于论对错,而是在当下的那个片刻,谁被卡住了?谁遇到问题了?谁需要被帮助了?谁要为此负起责任?

  关于行为窗口

  以上这四个部分,托马斯•戈登博士通过用“行为窗口”的概念,做了清晰的归属。

  这个行为窗口也是整个P.E.T.非常精髓的部分,这样一套沟通模式的创建,使托马斯戈登博士在一九六几年的时候就获得很多的殊荣。包括连续三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,这样的殊荣在全世界只有两个人获得过。

  所以也可见说这样一套沟通模式、技巧在全世界受到了非常大的认可和欢迎。目前在全世界有50个国家有P.E.T.,而且不断有新的国家在加入P.E.T.这个大家庭。

  这个行为窗口看似简单,实际上它蕴含着很大的智慧在当中。这个行为窗口不以好坏、对错为标准来划分问题归属。

  那么标准是什么呢?简单说,就是当时谁有情绪,谁就处在了问题区。比方说:父母们想要休息,孩子却把音乐的声音开得很大。过往可能会认为孩子这样是不对的。但P.E.T.不这么看待,我们回到场景,孩子把声音开得那么大,在那个片刻谁受到干扰了?谁对这个声音有情绪呢?孩子可能很享受那个音乐,他并没有情绪上的问题,而在这个问题上有情绪的是父母。也就是说,父母们是被卡住的一方,是遇到问题的一方,所以它不是以对错来区分问题。

  我们讲回这个行为窗口,过往我们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可能会总想去分出对错、好坏,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模式会陷入到二元对立的模式里。而这样的一个行为窗口,恰恰是打破了二元对立的模式,而是让我们回到了沟通的本质上来。

  所以沟通的本质不在于论对错,而是在当下的那个片刻,谁被卡住了?谁遇到问题了?谁需要被帮助了?谁要为此负起责任?这就是沟通的本质。

  2、如何透过孩子的表面行为看见孩子的真正困扰

  PET里有“剥洋葱”这样的一个说法?也就是,当孩子处在问题区(有情绪)的时候,我们可以通过倾听孩子来协助孩子。倾听的方式有“基本倾听”和“积极倾听”,这里主要的使用的技巧是“积极倾听。

  积极倾听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“剥洋葱”。有些时候,表面上困扰孩子的问题往往不是问题实质,困扰孩子的还有另外的真正原因所在,即“洋葱核”。也就是说,我们不要被孩子表面的问题、表象的行为所迷惑,而是要看到底下真正的原因是什么。

  举个剥洋葱的例子:

  (案例妈妈苦恼的是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分享。)

  当有小客人来家里跟孩子一起玩的时候,有些玩具本来是孩子平时不玩的,但是当小客人拿起那个玩具的时候,孩子就会抢过来,结果就变成两个孩子总是一同抢一个玩具。

  这位妈妈觉得很苦恼,她想让她的孩子学会分享,当然大家可以想象,这种情况下,我们跟孩子说教再多,孩子也未必肯分享。

  学习P.E.T.之后,这位妈妈对孩子进行了“积极倾听”。孩子刚开始说:“他玩什么我就玩什么!“随着倾听几个来回之后,孩子说出了一件事情:有一回,孩子心爱的玩具被这个小朋友拿回家去了。所以这里的洋葱核是:他担心那个小客人再一次把他的玩具带回家去。

  妈妈想起来确实有那么一件事情:有一回奶奶出于客气、友好,就自己做主把那个玩具送给了小客人。那么孩子就会有个印象:这个小朋友会把我的玩具拿回家。

  如果不知道真正卡住孩子的是什么,我们可能会想要给孩子说教、说“你应该分享”。一旦知道真正卡住孩子的是什么,我们会发现孩子是记住了以前的这件事情,孩子不是不愿意分享,而是担心如果把玩具给小客人玩的话就会永远地失去了。

  孩子发现通过妈妈的倾听,看到自己最担心的原来是这个,同时父母也了解问题的核心,那么双方就可以一起来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——是不是小客人玩的玩具都会带走呢?这时候孩子也会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方案,比如:我可以给他玩,但是不可以带回家。这里案例也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,对大家也是一个提醒,就是孩子的物权归属感非常重要。

  所以,唯有清晰孩子被什么所牵绊,我们才能跟孩子一起想到解决办法。

  这就是“剥洋葱”,也就是通过倾听孩子来发现真正困扰孩子的是什么。一旦孩子了解到真正困扰自己的是什么,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,“怎么办”这个答案也就浮现了。所以说——

 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: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“剥洋葱”,有时候对方只是被某个情绪所困扰,他未必是需要“剥洋葱”,所以不是每个情景都需要用到“剥洋葱”。

  积极倾听在沟通当中非常非常好用,当我们能够更多地倾听到别人的时候,实际上同理我们也会更多地倾听到我们自己。所以,在工作坊里会花一天的时间非常深入地学习“积极倾听”,以上三个部分也会讲得非常详细。

标签: P.E.T,父母效能训练

健康热线:0755-22318729

如有疑问,可免费咨询在线客服,我们会从专业的角度认真解答。您也可到我们线下心理门诊咨询相关问题,我们的服务人员将热情为您服务!

  • 相关文章
  • 相关视频
    洋洋3岁半,刚到幼儿园,老师就发现他与别的孩子不同。他的记忆力特别的好,教他认字,他一学就会。但他显得很孤独,不太愿意与周围小朋友交往。爸爸妈妈来接他时,他...
     如果你发现孩子没有应该有的自控力,你可能需要怀疑孩子是否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。所谓“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”简称ADHD,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缺陷。A...
    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他们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,尤其是到青春期时,他们的叛逆心理变得更加的明显。这对父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。然而对于患有注...
     一般说来,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、疾病严重程度、早期言语发育情况、认知功能、是否伴有其它疾病、是否用药、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。...

便民服务

  • 在线客服
  • 免费预约
  • 微信预约
  • 专家排班
  • 服务流程
  • 关于我们

专家团队

高北陵 主任医师

临床精神病学、司法精神病学、临床心理学,   尤其....详细


关闭